其他

无锡,开启了全国人口大迁徙!

2017-07-30 郎club

如果您尚未关注我们,可点击标题下方的“郎club关注我们。


作者 | 杨瑞

来源 | 财经三分钟(ID:qgq1818)  中国原创财经评论第一媒体!


破了!


一直束缚着我们的户籍制度就这样破了!


1


一个划时代的利好突然来袭


昨天,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性特大利好突然来袭!


无锡正式宣布:不讲年龄限制;不讲学历要求;不讲是否投资;不讲是否买房;仅仅是租房且社保满五年,就可以直接入户了。


不仅自己可以入户,配偶,子女,父母,只要想入,通通都可以随迁入户。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d002499to6z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视频:江苏无锡:9月起租房也可申请落户


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,我是即震撼又感动!


我看到市场的一致解读都是“二三线城市抢人大战再次开始”。


错,大错特错!


抢人大战一直都在,包括像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,为了招揽人才,别说是发户口,本科以上都直接送现金了。


但所有的城市,以往入户几乎都设置了诸多的条条框框,比如年龄45岁以下;大专以上学历等等,如图:



而这次,无锡的落户新政,没有任何条件限制,只要社保满五年,就能直接入户,这分明是户籍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。


户籍背后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教育资源,还有医疗,养老,几乎一个城市所有的公共资源。


如今,再没有条条框框的设置,在资源面前,不管你是高端人才,还是普通大众,大家终于站在了更加公平的起点上。


2


无锡一马当先,彻底放开户籍制度


一般情况下,一个城市为了招揽人才,放开户口很正常,但像无锡这样,不管你学历多低,年龄多大,通通放开的,完全是闻所未闻。


那无锡怎么就彻底放开户籍限制了呢?


正所谓中国的改革基本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,早在之前的国务院发文里就有了答案。


国务院发文:到2020年,将实现全体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机会均等化。


所谓公共服务机会均等化是指: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,其核心是促进机会均等。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a002254buwm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国务院: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

而对于无锡这次突如其来的创举,无锡市政府也表示,此项改革是根据国家《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》、《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》两个最新户改文件中的规定而施行。


这两个文件中明文规定:大中城市均不得采取购买房屋、投资纳税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。


而在国务院办公厅《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》中也明确提出:“非本地户籍承租人可按照《居住证暂行条例》等有关规定申领居住证,享受义务教育、医疗等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”,各地将全面落实这一要求。


所以,正因为有了国务院这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,才有了无锡如今的历史创举。


3


浩浩荡荡:全国人口的大迁徙加速开启



如今无锡的这个历史创举,对于整个中国来说,意义都非常深远。


➤首先,对于很多学历不高,条件不够的年轻人来说,社会变得更加公平了。


同样是在一个城市奋斗,不仅高端人才可以入户,以后只要社保交够年限,通通都可以入户,大家一起享受这个城市的所有公共资源。


➤其次,这是对租购同权的最完美呈现,怎样体现租购同权呢?就是大家户口一致,对所有的资源机会均等嘛。


而这次户口和买房脱钩后,对房价可谓是致命的打击,广州前脚刚刚宣布租购同权。


昨天,广州挂出的11块土地,地价就直接遭遇滑铁卢,开发商热情消退,全部以底价成交。


➤再次,很显然,凡是自上而下的政策,无锡绝对不会是个例,后面陆陆续续全国就会先后跟进。


如果按照国务院的计划,到2020年,基本实现全部居民机会均等化,那试问,还有多少人愿意在小城镇生活。


这无意会造成全国人口的又一次重大迁徙,更多的人口将更加集中在资源最优质的核心城市及城市圈。


不得不感慨,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,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!


虽然我们的经济可能深陷萎靡之中,但我们的各项改革却都创了历史之最。


我们正在逐步走向一个更加公平,公正的时代!


相关阅读



看了国外的“租购同权”,才知道身在国内的你想多了

来源:海外掘金  作者:尼古拉


上周,广州市政府宣布对特定人群实行“租购同权”,许多人为此“嗨”了一把。

 

刚刚,新华社又发文透露:住建部将通过立法明确租购同权,国家将通过立法来确认“租售同权”。

 

简单来说,就是租房的人和买房的人一样,享受受教育权、养老保障、医疗等权利。

 

消息一出,很多人认为小孩读书问题解决了,租房也可以就近入学,不用再买昂贵的学区房了。

 

对此,有两点想吐槽:

 

首先,大家在欢呼“租购同权”时,西方国家早在n年前实现了,这本应与“人的生存权”一样,受到保障。

 

第二,如果相信“租房能上名校”,你就输了。

 

1

 

“说实话,我还真没考虑过为了小孩读书而在这附近买房。”

 

这句话来自路易斯·科斯塔,我在法国时的邻居,来自葡萄牙。他的孩子10岁,在附近就读一所还不错的小学。

 

当时居住在领事馆区,是高档社区,但房租并不太贵,房价仅比全市高出20%左右。

 

虽然社区内学校不错,但似乎并没有国内“抢学区房”的情况,更没有适龄学童入学难的景象。

 

科斯塔说,只要学生家庭常住在学区内,就能就近入学,与是否在当地买房无关。也就是说,租户子弟照样可以就读好学校,并没有业主和租户的“歧视”现象。

 

“我们一家是葡萄牙移民,小孩3岁就到法国,现在还是葡萄牙国籍,但照样能在法国受教育。只需要租房合同证明我们住在这里,或许还要提供电费单证明。”

 

之前还碰到一位住在巴黎的华为员工。她女儿3岁时跟着外派法国的父母来巴黎,没买房便能轻松入读附近幼儿园,更不用“找关系、求人”。

 

这一切,似乎顺理成章:我住在这,小孩就在这上学。

 

西方所谓“学区房”,的确会比普通住房贵一些,但贵不到哪去。

 

更不会出现北京那样的情况——“单价15万以下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学区房”。要知道,北京房屋均价大概5万。

 

一位葡萄牙移民,一位中国工作签证持有人。两个“极端”的例子说明即便是移民、外国人,在西方照样能保证其子女顺利接受教育,更不用说本国人。

 

2

 

他们怎么做到的?

 

教育经费均衡分配,对公共教育拨付充足的财政资源。

 

以美国为例,公立学校的教育经费很大一部分来自学区内征收的房产税。学区越好,房价越高,房产税也就越高,有更多的教育经费请好老师、办好学校。

 

但为避免公立教育出现两极分化,美国各级政府会“关照”排名靠后的学校,投入更多经费,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。

 

地方政府还会在学区间进行“转移支付”,将好学区内征收的部分税收用来扶持落后学区,以求达到教育均衡。

 

美国最好的公立学校学区不在纽约、洛杉矶,而在宾州小城韦恩和伊利诺伊州的Vernon Hills。美国最好的大学也不在纽约,而是全国遍地开花。

 

 美国最好的公里学区前3名(来源:Niche)

 

因此,在美国当爹妈的人,没必要为了孩子受教育而迁去纽约,更不用去全美第一的韦恩学区。因为在当地城市就读,孩子照样能接受到良好教育,各城市、各学区间的学校教育质量差异并不太大。

 

更重要的是,只需要租住在学区内就好。

 

此外,在美国的一些好学区,每年也会有固定名额给贫困家庭的孩子。

 

例如加州帕罗奥图市,是斯坦福大学所在地,美国顶级学区。当地每年会预留几十个名额给贫困家庭子弟入读,以保证“教育平权”。

 

欧洲也有类似做法。在德国、法国,教育经费均衡分配也是“信条”一般的存在。不光中小学如此,甚至大学也会沿用这一做法。

 

在德国,最好的商学院不在柏林、慕尼黑,而在你闻所未闻的曼海姆;还有耶拿大学、哥廷根大学,你或许没听过,但其学术水平在德国和欧洲均是顶尖,丝毫不亚于柏林、法兰克福。

 

众所周知,法国资源高度集中在巴黎,但教育方面并不是。斯特拉斯堡大学诺贝尔奖得主超过20个,比绝大多数巴黎高校多;学IT最好去一个叫格勒诺布尔的小城,这里被称为“阿尔卑斯硅谷”;最好的法律专业在马赛,也不在巴黎……

 

3

 

在多数西方国家,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得到了有效保障,追逐“好学区”就不那么急迫。即便是亚裔家庭希望孩子受更好教育,也可以租好学区的房子,就近入读。

 

或许有人会问:如果好学校的学位不够怎么办?在学区紧张时,可能也会出现“抽签”的情况,但并不十分普遍。

 

在西方,“就近入学”只针对公立中小学系统,而许多中产及以上家庭会将孩子送进私立学校教育体系。据美国教育部数据,大约有10%的学生就读于私立学校。

 

  

发达的私立教育体系,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好学区“学位紧张”的情况。私立学校入学,会有考试、家长和学生面试等选拔流程。

 

私立教育是小班授课,教学方式更灵活多变,也能培养更好的实践能力和国际观,因此许多家长愿意多花学费,让孩子入读私立学校。

 

国内的重点学校,硬件条件普遍会更好,甚至有天文台;而国外的私立学校在升学率、学生成绩、行为表现等方面普遍好于公立学校,私校经费也更充足、硬件更好,类似国内的“重点学校”。

 

4

 

西方国家没有“租售歧视”,我国似乎也要逐渐抹平这一差异。

 

还是要肯定广州政府和官方的进步。“租售同权”是个好开始,西方国家普遍都已实现,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。

 

“租售同权都要写入法律了,难道‘入学难’的情况不会好转吗?”朋友问道。

 

“几乎不会,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”

 

细读广州版“租购同权”,会发现只有满足以下三项中的一项,才能享受“同权”:

 

承租人持有人才绿卡、子女有广州户籍、符合积分入户上学的条件,且这三类人在广州都必须无房。

 

这种“租购同权”打了折扣。

 

从根本上看,广州的版本并非保障“租购同权”,只是广州人才引进政策的“附件”,真正能享受到的人少之又少。

 

从全国范围来看,“租售同权”也很难实施。

 

首先,租房若能入读好学校,必造成租金暴涨,学区房价格只会更高。学区房背后不只是房产,还有极度稀缺的教育资源,因此学区房附近的租金从5000涨到3万都有可能。

 

租金暴涨后,“学区房”就更成了香饽饽。房东不愿意卖,坐等数钱;学区房的房源少了,房价会进一步上涨。

 

其次,如果5000块租金就能省去动辄500万以上的学区房投资,房东们会抗议。拥有学区房的家庭,其子弟入读好学校还得排队、抽签,如果突然一下再多了许多租房子弟来竞争,必然心里不平衡,除非能额外增加专供租房家庭抽签用的学位。

 

从根本上说,“租售同权”目前无法实现,根源在于教育资源分配极度不均。以广州为例,全市排名前10的小学70%位于越秀区,20%位于天河区,剩下1所在荔湾区。

 

 (来源:搜学网)

 

作为拥有11个区的一线城市,广州的好公立学校几乎全集中在越秀区,教育资源分配极度不均衡。北京情况也类似,好学校几乎都在东、西城和海淀。

 

而从全国来看,好的教学资源集中在一二线和省会城市,小城市的教育资源和师资都面临流失情况。

 

寄望一纸行政令来根治矛盾,而教育投入不增加、学校间差距无法缩小,“租售同权”一定无法实现。就会像当年引入西方的“经济适用房”一样,无果而终。

 

5

 

中国人天然重视教育,从而“强化”了国内,乃至国外学区房的概念,造成好学区内房价飞涨。但如今的中国父母似乎有些“推卸责任”,将孩子的教育完全“押宝”在好学校和老师身上。

 

半年前曾和一位朋友聊天,他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(UCLA)的教育学博士,现于国内某著名高校任教。在聊到孩子成长中,什么因素最重要时,他毫不犹豫地说:“父母的陪伴。”

 

他说,好学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仅仅是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外因,而本身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言传身教,是美国教育学界公认的最重要因素。

 

回想起朋友的话才猛然发现,这就是许多西方人十分在乎和家人相处的原因了。他们很少因为事业忙碌而牺牲对家人和孩子的陪伴。

 

在这个浮躁的社会,大家都忙着赚钱,以为钱能买到天价学区房、读顶级私立学校,花钱把孩子推给学校了事。

 

然而,这个社会还有很多东西无法靠钱来摆平。

 

某一天,教育资源实现均衡分配了,或许“租售同权”才能实现;

 

某一天,家长们认为“孩子的成功靠学区房”这一预期改变了,学区房价格才可能恢复理性。


声明: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!

扫描郎CLUB微信加为好友,及时了解最新点评,点击分享,让更多朋友关注。

广告合作、版权请联系微信号:jishi0701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